最近天氣開始轉涼,剛好適合往南東方向來趟小旅行。說到這個方位,其實涵蓋了台灣不少好玩的地方,像是台東、花蓮南段,甚至是屏東的恆春半島都算在這個範圍內。這些地方不僅有超美的自然景觀,還有很多在地人才知道的隱藏版景點和美食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私房推薦!
首先來看看南東方向幾個主要城鎮的特色比較:
地區 | 特色景點 | 必吃美食 | 最佳造訪季節 |
---|---|---|---|
台東市區 | 鐵花村音樂聚落、海濱公園 | 米苔目、卑南包子 | 9-11月 |
花蓮富里 | 六十石山金針花海 | 富里米、在地野菜料理 | 8-9月 |
屏東滿州 | 佳樂水、港口吊橋 | 雨來菇料理、洋蔥冰淇淋 | 10-3月 |
往南東方向走,最讓人驚豔的就是那些天然形成的特殊地貌。像是台東的伽路蘭遊憩區,那裡的岩石經過海浪長期沖刷,形狀超級特別,拍照打卡超有fu。而且這邊的海水特別清澈,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海龜在附近悠游呢!建議大家可以挑平日來,人少的時候更能感受大自然的寧靜。
說到這個方向的特色物產,就不能不提花蓮富里的金針花和台東的釋迦。每年8、9月是金針花盛開的季節,整片山坡被染成金黃色,美到讓人屏息。而台東釋迦更是遠近馳名,尤其是大目釋迦,果肉Q彈、甜度爆表,現在剛好是產季,路邊常常能看到農民直接擺攤販售,價格比都市便宜超多。
交通方面,現在往南東方向比以前方便很多。除了開車走南迴公路,也可以選擇搭火車到台東或花蓮,再轉乘台灣好行巴士。如果是從高雄出發,走南迴公路到台東大約只要2.5小時,沿途的海景美不勝收,建議可以安排個兩天一夜的小旅行,慢慢玩才不會太趕。
南東方向到底是哪邊?教你快速辨認方位的小技巧
每次聽到「往南東方向」這種說法就頭痛嗎?其實在台灣我們比較習慣說「東南方」,但不管怎麼稱呼,搞不清楚方位真的會讓人很困擾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辨認技巧,讓你下次出門不再迷路!
首先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機指南針APP,但萬一手機沒電怎麼辦?這時候就要靠老祖宗的智慧啦!記得「上北下南左西右東」這個口訣嗎?把這個概念套用到現實生活中:
時間點 | 太陽位置 | 對應方位 |
---|---|---|
早上6-9點 | 東邊 | 面對太陽是東方 |
中午12點 | 頭頂偏南 | 影子指北方 |
下午3-6點 | 西邊 | 背對太陽是東方 |
另外一個超實用的方法是觀察台灣的建築特色。台灣傳統廟宇的正門大多朝南,這是因為風水講究「坐北朝南」。如果你看到一間廟,正門那邊大概就是南方囉!現代大樓也常把主要採光面設計在南向,因為這樣冬天比較溫暖。
路邊的指標也是好幫手,台灣的道路標誌通常會標示方位。像是「往東」、「往西」這種字樣,多看幾次就能培養方向感。還有啊,台灣的省道編號也有玄機,奇數是南北向(像台1線、台3線),偶數是東西向(台2線、台4線),記住這個小技巧也很管用。
最後分享一個生活小撇步:台灣夏季的午後雷陣雨,雲層通常都是從西南方飄過來。所以如果突然看到遠處黑壓壓的雲,大概就能判斷那邊是西南方了。這個在爬山或戶外活動時特別有用,可以提前做好準備。
為什麼台灣人常説南東方向?在地用語大解析
每次聽到台灣朋友説「往南東方向走」都覺得很特別嗎?其實這種説法在台灣真的很常見,而且背後還藏著一些有趣的在地文化呢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為什麼台灣人會這樣表達方向,跟我們平常習慣的「東南」有什麼不一樣。
首先,台灣人習慣把「南」放在前面,主要是受到早期航海文化的影響。老一輩的漁民和航海人會先看南北向,再確認東西向,這樣在海上定位比較不容易搞混。這種説法慢慢就變成日常用語了,特別是在中南部地區更常聽到。像是我阿公以前要帶我去釣魚,都會説「明天南東風比較強,我們去港邊要注意安全」,這種表達方式真的很有台灣味!
下面整理幾個台灣常見的方向用語對照表,讓你一秒看懂在地人的方向感:
台灣常用説法 | 一般説法 | 使用情境 |
---|---|---|
南東 | 東南 | 天氣預報、航海 |
北西 | 西北 | 登山指引 |
南南東 | 東南偏南 | 漁業廣播 |
北北西 | 西北偏北 | 農事活動 |
另外,這種方向説法在台灣的氣象報告裡也經常出現。比如颱風路徑預報常會聽到「颱風中心目前位於鵝鑾鼻南東方約200公里海面上」,這種專業用語其實就是從漁民日常對話演變而來的。下次看天氣預報的時候,可以特別注意一下主播是不是這樣説喔!
其實不只方向用語,台灣很多在地表達方式都跟生活習慣有關。像是我鄰居阿嬤要指路時都會説「從廟口往南東走,看到7-11右轉」,年輕人可能覺得很老派,但這種充滿人情味的説法,正是台灣語言最可愛的地方啊!
颱風來襲時,南東方向的居民該如何防災?這個問題每到夏季就特別重要,因為台灣的南東部經常首當其衝面對颱風威脅。住在這些區域的朋友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,畢竟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可不是開玩笑的,輕則停電停水,重則可能造成嚴重災情。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隨時注意氣象局的預報,現在手機都很方便,可以下載官方氣象APP或加入地方防災LINE群組。特別是颱風路徑如果預測會從東南部登陸,就要提高警覺了。建議提前檢查家裡門窗的牢固度,老舊公寓更要留意,必要時可以用膠帶貼成米字形加強防護。
防災準備事項 | 具體做法 |
---|---|
食物飲水儲備 | 準備3天份的乾糧、罐頭和瓶裝水 |
緊急用品 | 手電筒、電池、急救箱、行動電源 |
居家防護 | 固定陽台物品,清理排水孔 |
重要文件 | 身份證、健保卡、存摺影本裝防水袋 |
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,南東部沿海地區容易有海水倒灌和淹水問題。住在一樓或低窪地區的居民,最好提前把貴重物品搬到高處,車輛也要停到地勢較高的地方。如果家裡有老人或行動不便者,建議事先規劃好避難路線,知道最近的避難所在哪裡。颱風來臨前記得把手機充飽電,最好準備個行動電源,以備不時之需。
平常就要養成清理排水溝的習慣,颱風季前更要徹底檢查。很多時候淹水不是因為雨太大,而是排水口被垃圾樹葉堵住了。社區也可以組織志工隊,一起巡視周邊環境,把可能被風吹走的物品固定好。這些小動作看起來不起眼,但真的能減少很多災害損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