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關於「水類工作」嘅問題,特別係想轉行或者剛畢業嘅年輕人。其實水類工作範圍好廣,由水電師傅到水質檢測員都算係呢個範疇,而且台灣呢幾年呢類職缺需求真係越來越大,待遇都唔錯。我整理咗幾個常見嘅水類工作類型同埋基本要求,俾大家參考下:
職位類型 | 主要工作內容 | 所需證照或技能 | 平均薪資範圍 |
---|---|---|---|
水電工程師 | 水管安裝、維修、排水系統規劃 | 甲級/乙級水電證照 | NT$35,000-60,000 |
水質檢測員 | 採樣分析、撰寫報告、監測設備維護 | 環保署認證水質檢驗人員證照 | NT$28,000-45,000 |
消防設備士 | 消防水管系統檢查與維護 | 消防設備士證照 | NT$32,000-50,000 |
游泳池管理員 | 水質控管、過濾系統操作 | 救生員證照+水處理技術士證照 | NT$26,000-38,000 |
講到要入行,其實有啲細節要留意。好似水電工程師呢種技術類工作,好多老師傅都係從學徒做起,雖然初期辛苦啲,但係跟到好師傅真係可以學到好多實戰經驗。而家好多水電行都缺年輕人手,肯學嘅話老闆通常都願意教。我認識嘅一個後生仔,做咗三年學徒而家已經可以自己接小型工程案,收入比以前坐辦公室仲要好。
至於水質檢測呢類比較專業嘅工作,就要先考取相關證照。環保署每年都會開辦訓練課程,考到證之後可以去環保公司或者政府單位做。呢份工比較穩定,而且而家台灣越來越重視環保,前景都幾好。有個朋友喺自來水廠做檢測員,佢話每日最重要就係確保大家飲用水安全,雖然工作內容重複性高,但係覺得好有意義。
消防設備士同游泳池管理員就屬於比較特別嘅水類工作。前者要經常爬高爬低檢查大樓嘅消防水管系統,後者就要對化學藥劑同過濾設備好熟悉。呢兩種工作都係需要專業知識加體力,不過做耐咗之後可以考更高階嘅證照,發展空間都唔細。特別係而家新大樓越蓋越多,消防系統檢查嘅需求真係好大。
最近常常聽到「水類工作」這個詞,但水類工作是什麼?一次搞懂這個行業在做什麼,其實就是指跟水資源相關的各種職業啦!從自來水公司到污水處理,甚至連淨水器銷售都算在內,可以說是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產業。台灣因為地理環境特殊,水資源管理特別重要,所以這個行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。
說到水類工作的具體內容,其實範圍超廣的!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的職位跟工作內容:
職位類型 | 主要工作內容 | 常見任職單位 |
---|---|---|
水務工程師 | 規劃設計供水系統、管線配置 | 工程顧問公司、自來水公司 |
水質檢驗員 | 採集水樣、分析水質數據 | 環保局、檢驗機構 |
污水處理操作員 | 操作污水處理設備、監控處理流程 | 污水處理廠 |
淨水設備技術員 | 安裝維護家用/商用淨水設備 | 淨水器品牌、水電行 |
水利設施管理 | 維護水庫、堤防等水利設施 | 水利署、地方政府 |
這行最特別的地方在於,雖然工作性質差異很大,但都需要對水有基本認識。像是我朋友在自來水廠上班,每天都要監測原水濁度,颱風來的時候更是忙到翻掉;另一個做淨水器業務的,則是要懂得解釋各種過濾技術的差別,TDS值多少才適合飲用之類的專業知識。
入行門檻其實比想像中低,很多技術類工作只要相關科系畢業或有證照就能做。像是丙級自來水管配管技術士這種證照,考起來不會太難,但薪水卻比一般服務業好很多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有些現場工作環境比較辛苦,像是污水處理廠難免會有異味,或是要輪班顧機台,這些都是要事先考慮清楚的。
最近發現身邊好多朋友都轉行做水類工作,像是潛水教練、游泳救生員或是水上活動指導員,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水類工作?5大優勢解析其實很簡單,因為這類型工作不僅有趣,還能兼顧健康和生活品質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水類工作的魅力所在,如果你也對這方面有興趣,不妨參考看看這些優勢。
首先,水類工作通常環境都很棒,不用整天關在辦公室裡。想想看,別人上班可能面對電腦螢幕,你卻能在海邊或泳池工作,光是心情就差很多。而且這種工作往往伴隨著陽光和新鮮空氣,對身體健康也很有幫助。不少轉行的人都說,做了水類工作後,肩頸痠痛和眼睛疲勞的問題改善很多。
再來是工作彈性大,很多水類工作都是按件或按時計酬,不像一般上班族要朝九晚五。比如潛水教練可以自己排課表,旺季多接些案子,淡季就能安排休假。這種工作模式特別適合喜歡自由、不想被固定工時綁住的人。而且現在很多水上活動都有季節性,反而能創造出不錯的收入高峰。
優勢 | 具體表現 | 適合人群 |
---|---|---|
環境優美 | 海邊、泳池等開放空間 | 喜歡戶外活動者 |
健康促進 | 運動量充足、遠離3C產品 | 重視養生者 |
時間彈性 | 可自行安排工作時段 | 追求工作生活平衡者 |
門檻適中 | 證照培訓時間短 | 想快速轉行者 |
收入潛力 | 旺季收入可觀 | 願意接受挑戰者 |
第三點是入行門檻相對合理,不像某些專業需要讀好幾年書。以救生員為例,考取證照的培訓期大概1-2個月就能完成,投資報酬率很高。而且這些證照通常全球通用,等於拿到一個可以到處工作的技能。現在很多度假村或遊艇公司都在找相關人才,就業機會其實比想像中多很多。
收入方面其實比一般人想的好,特別是在旅遊旺季。像澎湖、小琉球這些觀光勝地,有經驗的潛水教練一個月賺十幾萬的大有人在。而且這行很看重實力和口碑,做久了客人會自己找上門,根本不用擔心沒案子接。有些資深教練還會開發自己的周邊商品或課程,創造更多收入來源。
最後是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很特別,看著學員從怕水到愛上水上活動,那種滿足感很難用金錢衡量。很多從事這行的人都說,每天工作就像在玩,還能認識來自各地的朋友。這種與人互動的溫暖,是在冷氣房裡對電腦工作很難體會到的。尤其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體驗經濟,水類工作正好符合這個趨勢。
如何進入水類工作領域?新手必看入門指南
最近好多朋友問我「想從事跟水有關的工作該怎麼開始?」其實水類工作範圍超廣,從水務工程、水質檢測到海洋保育都算,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入門方向,給想踏入這行的新鮮人參考!
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考取相關證照,台灣常見的水類證照分這幾種:
證照類型 | 適合工作 | 報考條件 |
---|---|---|
甲級水處理技術士 | 自來水廠、污水處理廠 | 相關科系或工作經驗 |
潛水執照 | 海洋工程、水下攝影 | 體檢合格+基礎訓練 |
救生員證照 | 泳池管理、水域救生 | 游泳能力測驗+訓練課程 |
我自己當初是從水質檢測員做起,這行門檻相對低,高中畢業就能應徵,主要學習操作檢測儀器和採樣技巧。記得剛入行時每天跟著前輩跑遍全台水庫跟河川,雖然曬很黑但學到超多實務經驗。現在很多環保公司都有開檢測助理職缺,建議新手可以從這裡累積資歷。
如果想走技術路線,建議去補習班或職訓局上水電工程課程,現在台灣缺工嚴重,學會裝修水管、維修水塔這些技能根本不怕沒工作。我認識的師傅接案接到手軟,時薪隨便都破千,但前提是要耐得住初期學習的辛苦啦!另外海洋相關工作也很熱門,像潛水教練或海洋生態導覽員,不過這類工作通常需要先自費考照和累積實績,前期投入會比較大。